建筑工程結構施工易發(fā)生的問題及設計原理分析 |
發(fā)布日期:2016-01-27 來源:湖北三峽建設項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盛斌 瀏覽次數(shù):71691 字體: 小 中 大 |
宜昌平湖工程建設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 盛 斌 【摘要】:現(xiàn)階段我國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對施工單位正確理解施工圖設計文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總結了一些建筑工程結構施工中,對設計文件容易理解錯誤和忽視的問題,希望對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相關管理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工程質量 正確理解設計文件 設計與施工項目建設的兩大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的關鍵。在工程建設中,工程設計是為實現(xiàn)目標而制定方案的過程,施工是為實現(xiàn)目標而進行具體實施的過程,二者結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項目的質量、功能、安全性等。設計單位應加強技術指導,施工單位應熟悉和深化設計意圖,盡量將各種技術隱患提前消除,以免因對設計要求理解不透,導致質量不達標、進度拖延、工程索賠和其他經濟法律責任。筆者總結了一些結構工程施工中容易忽視的與設計有關的問題,以供同行參考 一、土方開挖對地基的擾動問題 設計單位從經濟角度會考慮基礎底板直接支承于原狀持力層上,在土方開挖圖或結構設計說明中會強調“保證原狀土不受擾動”要求。施工單位在基坑或基槽開挖過程中應嚴格按設計要求編制施工方案,無論是土質地基還是巖石地基都應確?;讟烁咭陨狭粲凶銐蚝穸鹊娜斯ら_挖作業(yè)層,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藝使持力層原狀土不受擾動。對土質地基,擾動會使持力層孔隙增大,承載能力降低,導致沉降超標,影響建筑物結構安全。對巖石地基,采用爆破方式大開挖會增加持力層裂隙發(fā)育,不僅會承降低載能力,而且會隨地下水位影響對基礎底板產生向上浮力,改變基礎底板受力狀態(tài),破壞建筑結構。分為和深基礎 二、嵌巖基礎嵌巖深度問題 嵌巖基礎是持力層為巖石的一種基礎結構形式,設計單位一般會提出基礎嵌巖深度的最小值和原位澆筑等技術要求。施工單位往往會因基巖質地堅硬難于打鑿而要求減小入巖深度。合理的嵌巖深度能使建筑物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和巖基側阻力增強,原位澆筑能使地基與基礎更好的共同作用,提高建筑物豎向承載能力和抵抗變形能力。對嵌巖淺基礎,應嚴格控制基槽尺寸,嚴禁支模澆筑。對嵌巖樁基礎,除必須滿足嵌巖深度外,還應嚴格控制沉渣厚度。 三、施工期間地下室抗浮問題 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的抗浮措施是設計院依據(jù)工程地勘報告書提供的地下抗浮設計水位進行的抗浮設計,僅適用于按設計要求完成地下室基坑回填和地下室頂板覆土后的使用階段。在此之前的施工階段,由于基坑未回填,基礎底板四周未形成滯水封閉,在加上上部結構荷載未加載完畢,重力不能抵抗浮力而導致地下室上浮變形,使建筑結構發(fā)生嚴重破壞喪失使用功能。施工單位在施工期間,應加強地下水位觀測及結構變形觀測,采取有效降水、排水措施,確保施工階段的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標高。一但發(fā)現(xiàn)險情應及時采取鉆孔排水減壓措施,盡可能降低結構變形破壞程度,為后續(xù)技術處理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四、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問題 設計單位在結施圖中梁與柱的配筋及混凝土強度等級普片均為分開標示,且柱與梁的配筋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并非相同(一般情況下由于柱要滿足軸壓比和減小截面的要求會選擇高強混凝土,而梁板因混凝土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須控制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特別是在高層建筑中有時相差很大,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施工就成為了施工單位經常忽視或出錯的地方。根據(jù)結構抗震 “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強構造”的設計原則,為了確保核心區(qū)柱的承載能力,施工單位必須采取措施保證柱的受力性能。在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施工時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配筋應按下列原則進行: 1、當柱比梁混凝土強度高一個等級時,經設計單位同意,可采用梁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進行澆筑。 2、當柱比梁混凝土強度高二個等級及以上時,應采用柱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進行澆筑。交界區(qū)應采用分隔措施,且交界位置應在底強度等級構件中,距高強度等級構件邊緣不小于500mm處。 3、宜先澆筑高強度混凝土,后澆筑底強度混凝土。 4、當柱比梁混凝土強度高三個等級及以內,不同標號混凝土分開澆筑確有困難時,可采用在核心區(qū)增加豎向段筋的措施,但段筋數(shù)量及承載能力須設計單位計算確定。 5、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箍筋應按柱加密區(qū)要求設置。 五、后澆帶的施工問題 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guī)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施工單位在此部位施工時常常按同層其他構件一樣處理,整體支模,同期拆除。由于后澆帶將梁、板等受力構件斷開,改變了原設計的約束條件,使后澆帶部位的梁、板由連續(xù)構件變?yōu)榱藨冶蹣嫾幱诜钦J芰顟B(tài),而且懸臂構件與連續(xù)構件在配筋和拆模強度差別很大,因此施工單位必須采取技術措施確保后澆帶處構件受力狀態(tài)滿足原設計條件。后澆帶部位的施工應嚴格控制以下事項: 1、后澆帶留置部位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若因施工原因需調整位置時,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2、后澆帶處的模板支撐體系應獨立穩(wěn)固,確保其他部位模板支撐拆除時對后澆帶處的模板支撐體系無影響。 3、后澆帶的連接形式必須按照設計施工圖設計進行,支模必須用堵頭板或鋼筋網,接縫接口形式在板上裝凸條。澆筑砼前對縫內要認真清理、剔鑿、沖刷,移位的鋼筋要復位,砼一定要振搗密實,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應認真處理,提高其自身防水能力。 4、后澆帶砼性能滿足設計文件要求,一般應使用無收縮砼澆筑,砼的強度至少同原澆筑砼相同或提高一個級別。 5、后澆帶在未補澆前兩側模板支撐不能拆除,在后澆帶澆筑后砼強度達規(guī)范標準拆模強度后一同拆除。 六、抗震性能鋼筋問題 從《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1等新規(guī)范頒布以來,主體結構中開始大量采用抗震鋼筋(即牌號帶E的鋼筋),由于市場價格略高且新規(guī)范掌握程度不夠,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會出現(xiàn)較大偏差??拐鹦阅茕摻钍菫榱吮WC構件出現(xiàn)塑性鉸后,塑性鉸處仍然有足夠的轉動能力和耗能能力。同時縱筋要具有足夠的延性和伸長率要求,保證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構件中鋼筋不脆斷,是汶川地震以來增強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技術措施。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正確使用抗震鋼筋對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十分關鍵。施工過程中應嚴格落實以下事項: 1、抗震鋼筋的使用部位: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樓梯段)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 、HRBF400E、HRBF500E鋼筋。 2、抗震鋼筋的進場復檢力學性能指標: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9(屈強比)不應小于1.25;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超強比)不應大于1.3,且鋼筋在最大拉應力下的總伸長率實測值不應小于9%。 3、普通鋼筋用于第1所述抗震部位,其抗震力學性能指標應滿足第2所述要求。 七、二次結構設計深化問題 二次結構是在框架、剪力墻、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砌體,構造柱,過梁等一些在裝飾前需要完成的部分。設計單位一般對二次結構的圖面表達不充分,多采用文字敘述或引用標準圖集。但二次結構是質量通病防治、保障使用功能和抵抗變形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施工單位應在理解設計意圖并與項目業(yè)主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對二次結構進行深化設計,設計成果經設計單位審核同意后實施。二次結構深化設計應落實以下技術措施 1、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拉結及防裂措施,如構造柱、構造腰梁、連墻筋等。 2、門窗洞口的防開裂變形措施,如窗臺梁、混凝土門(窗)垛等。 3、外墻突出構件的防水及防傾覆措施,如混凝土翻邊、壓頂?shù)取?/span> 4、廚衛(wèi)間、井道等有防水要求的防水措施,如混凝土翻邊、封堵等。 八、結束語 目前建筑工程領域質量控制體系正處于逐步完善階段,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和五方責任主體終生責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的推行,對工程建設相關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參建各方應進一步增強主體責任,建立和完善共同參與施工質量控制的機制,通過全面提高技術服務能力確保建筑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白成軒 淺談工程中設計與施工的關系.門窗,2012.8 【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666-2011 【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5 |
![]() |
上一篇:監(jiān)理企業(yè)如何履行項目監(jiān)理安全監(jiān)理職責 下一篇:時代印項目地下室結構工程防滲質量控制 |
![]() |